家装建材仍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
2018年是第36个消费者权益日。今年,消费维权日的主题是“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装修房子,打造品质家居环境,是每个家庭都要经历的事情,然而家居家装过程涉及环节多,服务链条长,从选择家装公司、与设计师沟通、采购建材、工人进驻施工、业主验收、购买家具产品最后到业主入住使用,难免出现各类问题。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得了一份“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投诉统计分析”报告,从报告中得知,房屋建材类投诉量位居前五位,仍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之一。本期,北京晨报将对2017年全国消费维权数据进行详细的解读,了解现在家居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探寻让消费者无忧家装的解决办法。
房屋建材类投诉量仍位居前五位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17年全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26840件,根据2017年商品大类投诉数据各类投诉量占比均比2016年有所下降,家用电子电器类、交通工具类、服装鞋帽、日用商品类和房屋建材类投诉量仍居前五位。根据投诉性质,合同问题占31.07%,售后服务问题占28.35%,质量问题占21.75%,虚假宣传问题占5.87%,价格问题占3.18%,安全问题占2.37%,假冒问题占2.33%,计量问题占0.85%,人格尊严问题占0.57%,其他问题占3.66%。合同问题、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八成以上。
2017年房屋建材类总投诉数量有所减少
家居家装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一些公司缺乏资质、缺乏诚信、或是低价揽客、无序竞争,导致家装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对行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2017年房屋建材类投诉量仍位居前五位,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品类。同时,2017年家居建材市场经历洗牌,很多技术不达标、资质不够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行业也在不断向规范化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房屋建材类总投诉数量为21416件,相较于2016年的投诉数量减少了6675件,投诉占比下降了1.35%。2017年家具类产品的总投诉数量为11425件,与2016年的11430件基本持平。
装修建材类投诉问题多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理念的转变,消费者开始更注重品质、健康、安全、个性。对于装饰装修消费也更加重视和理性,同时也开始意识到在消费中通过正确的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装修建材类投诉12770件,投诉问题主要有:一是装修合同存隐患。部分装修公司未使用规范合同文本,而消费者在签约时忽视对合同条款的审核,装修质量标准、建材规格、质量、价格、付款方式、施工期限等约定不详。二是建材质量不合格。多数消费者对建材不太了解,无论自购或委托施工方采购,都容易遇到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情况,质量无保障。三是装修质量难保证。部分装修公司缺乏设计水平、施工能力、管理欠规范,甚至个别装修公司无资质,野蛮施工,有的装修公司层层转包,装修人员无证上岗,粗制滥造,装修完毕后短期内就出现质量问题。四是保修义务难履行。有些家装公司对保修责任左右推诿,保修期内不保修,或保修服务不完善、不履行质量承诺,甚至无法联系原装修公司。五是室内空气难达标。装修后,室内有害物质浓度超标,而装修公司和家具等厂家各执一词,检测难,责任划分难,部分经营者拒绝为消费者解决问题。
目前家居家装市场还存在很多乱象、问题,亟待规范化。装饰装修、购买家居建材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要谨防“消费陷阱”、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家居企业也要从消费者的诉求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更要诚信经营,不断规范家居家装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放心的家装解决方案。
- END -
上一篇:2018年315中国家居品牌口碑大PK
下一篇:产品质量仍是家居市场监管重点
良品乐购是汇集中国著名企业品牌口碑的官方网站,为用户提供企业品牌口碑,中国企业品牌口碑的最新资讯,让您及时了解中国企业品牌口碑,著名企业口碑品牌的最新信息,良品乐购是最新企业品牌口碑的展示平台。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家装建材仍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转载时请保留文章版权来源网址:http://www.hao-koubei.com/html/News_12196762.html
- 当变频遇上聚燃 樱雪五一抄底价火爆来袭 (2014-05-05)
- 指纹锁企业发展电商平台需注意的问题 (2014-05-05)
- 中国锁具十大品牌:指纹锁企业线上发展持续升温 (2014-05-06)
- 广州设计周落幕 法尔诺衣柜引领轻奢设计家居主流 (2019-12-12)
- 品牌好找 理念先行 怎样的陶瓷经销商更受欢迎? (2018-03-07)
- 2015年全国百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公布 (2015-11-10)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