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下沉市场发力 三线城市配置率为何提升?
随着中国精装修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年轻消费者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带动了精装修住宅中智能家居的繁荣发展。房地产开发商和家居产品供应商等纷纷入局,将智能技术植入到各个产品类别中,覆盖全屋、厨卫等多个细分场景,几乎进入无产品不智能的境界。
门禁系统占比最大
新风系统异军突起
* 监测对象:楼盘每次推出的开盘交付销售套数中智能家居产品数据(俗话:大货数据)
* 智能家居产品定义:通过智能系统控制实现互通互联的产品
淳毓科技对 2020 年中国 30 城一手房精装住宅智能家居的研究显示,占比最大的四类产品分别为门禁系统(22.3%)、灯具(19.1%) 、空调(15.8%)和新风系统(15%)。前三类是智能家居产品中常见的“三大件”,代表了用户对安全、照明和健康环境的需求。2020 年新风系统这类非刚需性产品的占比与空调非常接近,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的影响造成人们对居家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关注。
此外,由于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行业开始迎合消费者需求打造精细化产品,健康住宅成为热门话题,带动了智能新风系统的发展。在传统新风设备的基础上添加智能化半自动或自动控制,使其可以根据室内空气质量、人体活动量、温度湿度等自动调节通风情况,同时降低能耗,消除空气污染,打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智能家居下沉市场发力
三线城市配置率提升
根据淳毓科技对智能产品在不同等级城市中的配置率报告来看,整体上,一线城市配置率明显高于其他等级城市,这是由于一线城市最早推行装修政策且经济规模较大,精装修渗透率高,因此常见的智能家居产品如空调、电子橱柜、门禁系统、新风系统等配置率远远大于其他等级城市。
* 监测对象:不同城市等级下每个楼盘每次推出的开盘交付销售套数数据及其配置的智能家居产品数据
* 智能家居产品定义:通过智能系统控制实现互通互联的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三线城市中多个产品类别(家居安防系统、面板、灯具、新风系统、空调、壁挂炉和净水设备)的配置率均超过了二线城市,其中家居安防系统和面板的配置率甚至高于一线城市。由此可见,智能家居在下沉市场的消费和发展潜力开始显现。
主要原因在于三线城市消费能力的增强。生活在相对富裕的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被称为“小镇青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比起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和白领阶层,“小镇青年”们生活压力相对小一些,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拥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财产和更高的消费能力,从而有效释放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
除此之外,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精装修政策不断推出,逐渐覆盖至三线城市。如江苏省镇江市住建局于 2020 年 4 月 13 日发布《关于加强我市市区新建全装修住宅建设管理的意见》;泰州市住建局于 2020 年 6 月 11 日发布《泰州市新建成品住房室内装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随着政策的推行,三线城市精装修住宅的渗透率提升,促进了智能家居产品的配置率增长。
未来,智能家居在下沉市场将存在更多的增量空间。
总结
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调控政策会造成精装修房每平方装修标准的降低,而三四线城市目前没有相关政策限制,购房需求持续增加,一手房住宅精装修渗透率提高,从而带动了智能家居配置需求。未来,智能家居在下沉市场将存在更多的增量空间。
对于开发商来说,一套基础全屋智能产品每平方支出成本只占精装修房最基本装修标准的二十分之一或者更小,却能够带来较大的溢价空间。另外,有科技感、时尚感的精装配备更能迎合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为了引年轻购房消费者,全屋智能产品是不二的选择。
此外,随着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率先进入存量市场,二手房的销售量甚至超过一手房销售量 2-3 倍,物业公司也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化管理中台、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建设。智能家居厂商可以考虑与物业公司合作,利用智能系统和智能家居产品助力二手房改造和智慧小区建设,在一二线城市存量房市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 END -
良品乐购是汇集中国著名企业品牌口碑的官方网站,为用户提供企业品牌口碑,中国企业品牌口碑的最新资讯,让您及时了解中国企业品牌口碑,著名企业口碑品牌的最新信息,良品乐购是最新企业品牌口碑的展示平台。欢迎转载分享本文“智能家居下沉市场发力 三线城市配置率为何提升?”,转载时请保留文章版权来源网址:http://www.hao-koubei.com/znjj/View184717516.html
- 当变频遇上聚燃 樱雪五一抄底价火爆来袭 (2014-05-05)
- 中国锁具十大品牌:指纹锁企业线上发展持续升温 (2014-05-06)
- 指纹锁企业发展电商平台需注意的问题 (2014-05-05)
- 涂料行业告别“青春期” 发展问题初显现 (2016-11-08)
- 融资难 淋浴房企业如何进行资本运营 (2016-10-08)
- 2021年舒适家居市场规模或超千亿,准备好迎接新的蓝海了吗? (2021-05-28)